连城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连城小说网 > 1990:从破产酒厂开始 > 第1章 报到

第1章 报到

1990年,夏末。

山西裕和县的梧桐叶还是绿油油的,知了的鸣叫一阵高过一阵。

汽车站外,几辆三蹦子靠在一起,陈明涛刚出站,几个车夫便围了上来。

“同志,去哪儿?”一名皮肤黝黑的车夫用毛巾擦着汗问道。

“轻工业局。”陈明涛说。

车夫快速打量了下他的行李,只有一个手提的军绿色帆帆布包,心里快速盘算着距离和负重,说道:“轻工业局啊,在民主路那头,给个一块二吧。”

陈明涛一怔,地图他查过,从汽车站到轻工业局,也就三公里。

“这么贵?八毛走不走。”

“哎呀,你这还有个大包呢,占地方呢。看你年纪轻,给你算一块,不能再少了。”车夫一脸为难,“我这可是机动车,烧油的。”

一块钱,也算是心理价位,陈明涛点了点头,便提着行李上了车。

三蹦子冒着黑烟,载着陈明涛颠簸着向前,两旁闪过的是灰扑扑的砖房、喧闹的杂货铺,以及墙上那字迹斑驳、却依旧醒目的红色标语。

来之前陈明涛查过资料,县城面积不小,两纵两横四条路,象是切豆腐一样,将县城分成了四块。。

“同志,听口音不是山西人,到咱们裕和县是走亲戚?”车夫闲聊地问。

“不是走亲戚,我是来报到的。”

“去轻工业局报到?那是个好去处啊。”车夫有点儿羡慕,“瞧您这样子,不象退伍的,不会是个大学生吧。”

裕和县人口虽然上百万,到底是个小地方,整个县城的国营单位都没几家,大学生在这儿属于稀罕货。

“我是刚毕业,不是去轻工业局上班。”陈明涛笑着解释,“我是被分到了裕和县国营酒厂,先去局里报个到,再去酒厂。”

“裕和县国营酒厂?要说早些年,这厂子也是风光无限,只是现在……唉……”车夫一脸的惋惜,低声道:

“不瞒您说,我以前就是厂子的酿酒师傅,这两年效益太差,不少人都走咯,工资都发不出来,你一个大学生去,实在是太浪费了。”

陈明涛只是笑了笑,没有过多解释。

重活一世,他当然知道这裕和县的酒厂什么状况,厂子经营不善,已经亏损三年,打着响应国家‘干部年轻化、知识化’的倡导,向江南大学申请了一个代理厂长的名额。

谁都知道这是烫手山芋,导师摇头,同学躲避,可在陈明涛眼里这却是个难得的机会。

他上一世和其他同学一样,选了大厂,兢兢业业了一辈子,最终也就混了个酒体设计中心的主任,这辈子再选,陈明涛主动争取了这个名额。

今日你们爱搭不理,等到国营企业大规模改制时,那可就别羡慕了。

再过两三年,这裕和县国营酒厂,是最早的改制试点单位之一,千载难逢的好机会,再来一世,陈明涛当然想要当个先富。

三蹦子的速度不慢,很快便停在了一栋苏式办公楼前。

陈明涛从包里掏出个手帕包,仔细打开,取出几张毛票,认真数出一块钱递给了车夫。

车夫伸出黝黑的手掌接过,随意揣进兜里。

他抬头的瞬间,目光越过“峪河县轻工业局”那白底黑字的木牌,车夫歪头叹了口气,心中感叹这大学生真是倒楣,被分到了裕和县酒厂,又驾着车奔向了汽车站。

陈明涛站在门口,打量着这栋老旧的苏式风格办公楼,三层的建筑,层高很高,院子里停着几辆二八大杠和两辆上海牌汽车。

在门房的保卫科登记后,陈明涛便提着包走向了楼里。

推开大门,一股混合着旧纸张、墨水、油漆和一点点霉味的气息扑面而来。

陈明涛打量了下,宽敞的大厅里,摆满了木制的办公桌,桌上堆放着各类的文档,房间中央挂着一个绿色的铁皮吊扇,正在慢悠悠地转着,发出规律的“嗡嗡”声。

大厅左边摆着一个镀铬的饮水机,上面放着两个搪瓷铁皮暖水瓶。

右边的墙上挂着几面锦旗和几张奖状,旁边贴着的,是用毛笔写在红纸上的规章制度。

七八个人正在忙碌着,坐在前头一名年轻女人,正拿着老式电话准备打电话,见陈明涛进来,便停下手中的动作问道:

“同志,你找谁?”

“我是江南大学的毕业生,分配到了裕和县酒厂,今天先来局里报到。”陈明涛一边回答,一边拉开拉链准备翻出证件。

“哦……是你啊。”女人显然知道陈明涛,起身向后指了下,“直接去找局长就行,办公室在里面。”

“好的,谢谢。”

陈明涛提着包往前走了没多久,身后便传来窃窃私语的议论声。

“这就是上头派来当厂长的大学生?真年轻啊。”

“初生牛犊不怕虎,这么多人不敢接的烫手山芋,他竟然接了。”

“人家是大学生嘛。”

没有理会身后的议论,陈明涛快步走到局长办公室前,门没关,他轻轻敲了敲门。

刘局长正在埋头翻阅文档,抬头看到门口站着的青年,当即笑着起身迎接。

“你就是陈明涛同志吧?等你半天了。”

“刘局长,我今天来报到。”

刘局长很是热情,拉着陈明涛便在旁边的沙发坐下,陈明涛赶忙从包里把随身的证明翻了出来。

一共六样,报到证、户口迁移证、粮食关系转移证明还有毕业证、学位证和身份证。

刘局长把信封装着的前三样留下,后面的三样让陈明涛收了起来。

“这些手续我待会让人办。”刘局长呵呵笑着,“该称呼你为‘陈厂长’,咱们裕和县国营酒厂,以后可就要靠你了。”

“以后还需要刘局长多多指点。”陈明涛说。

“指点谈不上,我们这些人要是能解决厂里的困境,市里就不会去江南大学要人了。”刘局长起身从办公桌拿来一份文档递了过来,“你是赶上好时候了,这是刚下发的文档,‘承包经营责任制’,只要干的好,奖金可不少呢。”

翻看手中的文档,陈明涛心中顿时一喜,不愧为最早改革的酒厂,这‘厂长负责制’和‘承包经营制’都是最先试点的。

这是一份承包合同,内核原则就16个字,包死基数、确保上交、超收多留、欠收自补。

时间期限为三年,每年裕和县酒厂需要给县里上缴20万的利润,要确保上交,交不上得用企业自有的资金来填补。

心中这般想着,可样子还得做一做,陈明涛一脸的为难:“刘局长,我听说这裕和县酒厂现在还亏损呢,员工工资都没个着落,这文档上每年要缴纳20万的利润,这恐怕……”

“陈厂长,要迎难而上嘛。”刘局长宽慰道,“这上面写的很清楚,只要缴纳20万的利润,剩下的钱全部归酒厂,奖金分下来可不少呢。”

顿了顿,他补充道:“不过,上面也考虑到了你刚毕业,有难度。这上面有个补充协议,给了你三个月的期限,只要年前能解决厂里工资的问题,这承包三年的合同就能生效。”

刘局长心中清楚,这裕和县酒厂的亏损是个老大的难题,县里派谁去当这个厂长都不愿意,这才根据政策,挑了个大学生来顶这个雷。

毕竟,连‘承包责任制’这么丰厚的条件,都吸引不来人当这个厂长。

亏损了这么久,县里也没太多的耐心,要是年底还解决不了亏损的问题,恐怕就要破罐子破摔了,这才有了三个月的‘试用期’。

作为直管领导,刘局长自然清楚厂里的状况,别说上交20万利润,就现在欠工人的工资,可不是他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能解决的。

想当厂长,有那么好当的吗?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