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们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项目和优惠条件,主动出去找投资!”唐逸敲着桌子,“不能坐在家里等!”
会议上气氛沉闷。刘长河等人经历了钱贵被带走、胡伟被调查,个个如惊弓之鸟,对于招商引资这种容易出“经济问题”的事情,态度消极,生怕步了后尘。
“唐书记,想法是好的。”刘长河慢悠悠地开口。
“但我们云窠乡要啥没啥,地理位置偏,路又难走,哪个老板愿意来投资?弄不好就是劳民伤财,最后烂尾啊。”
不少人附和。
唐逸强压着火气:“正因为困难,才更需要主动作为!坐等,就只有穷死一条路!”
最终,在他的强力推动下,一套勉强像样的招商计划书还是做了出来。主要由乡企办牵头,成立了一个临时招商小组。
然而,现实很快给了他们一记重拳。
唐逸亲自带队,跑县里,跑市里,参加了几次小型的招商推介会。
递出去的计划书大多石沉大海。偶尔有几个感兴趣的老板过来咨询,一听到云窠乡的地理位置和交通状况,再问问基础设施配套,立刻摇头摆手。
一次,一个做农产品加工的王总,似乎对山泉水有点兴趣,答应来实地考察。乡里上下精心准备。
王总来了,看着那简陋的取水点、完全靠人工的灌装方式,以及通向山外那条坑洼不平的破路,脸上的笑容当场就挂不住了。
饭桌上,无论唐逸如何介绍未来的规划和政策优惠,王总只是打着哈哈:“再说,再说,回去研究研究。”
结果可想而知。
招商受挫,乡里原本就存在的消极舆论更是甚嚣尘上。
暗地里,有人说唐逸好高骛远,不切实际;有人说他新官上任三把火,烧完了就得歇菜。
甚至有人把他和阮晴那次莫名的“视察”联系起来,猜测他是不是得罪了县里领导,所以才干啥啥不成。
压力像山一样压在唐逸肩上。
一天晚上,他独自在办公室对着全县地图和云窠乡的资源报告发呆。小陈敲门进来,给他送來宵夜——一碗清汤挂面。
“书记,您也别太急了。咱们乡这条件,确实难。”小陈试着安慰。
唐逸揉了揉眉心:“难不是不作为的理由。肯定有我们没想到的路子。”
他的目光在地图上无意识地逡巡,忽然落在云窠乡与邻省交界的那片区域。那里有一大片未开发的丘陵山地,植被茂密。
一个模糊的念头闪过。
他想起上次去省里开会,偶然听到邻省一个县,靠着一种口感独特的野生茶,打出了品牌,带动了整个县的旅游和消费。
“我们这里的山上…”唐逸猛地坐首身体,指向那片区域,“我记得也有不少老茶树,对不对?本地人好像叫它…云雾野茶?”
小陈愣了一下,点点头:“是有。老一辈人以前会摘点自己喝,或者背到山外换点盐巴钱。但那茶味道有点冲,有点涩,外面人好像不太爱喝,卖不上价,后来就没人弄了。”
“味道冲?”唐逸沉吟道,“有时候独特的口感,反而是卖点!关键是挖掘和包装!”
他立刻来了精神,第二天就拉着小陈和农技站的技术员,请了一位熟悉山情的老人带路,亲自爬上了那片荒僻的山丘。
果然,在一片云雾缭绕的山坡上,他们找到了零星分布的老茶树。茶叶长得并不茂盛,看上去其貌不扬。
技术员仔细查看了茶树品种和生长环境,认为很有特点,值得深入研究。
老人采了些鲜叶,现场用土法炒制了一下,泡出来的茶汤颜色橙黄透亮,入口确实苦涩感较重,但回味却有一股奇特的甘醇和兰花香,韵味悠长。
“就是这味儿!”唐逸尝了一口,虽然被烫得首吸气,但眼睛却亮了,“这茶有性格!完全有别于市面上常见的茶!”
柳暗花明又一村!
唐逸立刻行动,一方面请县农业局的专家下来帮忙鉴定,做成分分析。
另一方面,组织人手,保护性采摘了一批鲜叶,请了乡里还有记忆的老人,试着用更精细的工艺小规模试制。
同时,他让招商小组立刻调整方向,集中火力推介“云雾野茶”项目,着重强调其独特性、原生态和稀缺性。
一周后,云窠乡政府接到了第一个实质性问询电话,来自省城的“品源堂”贸易有限公司。
对方详细询问了茶树的分布面积、年可采摘量、当前生态环境以及乡里能提供的政策支持底线。
唐逸亲自接听,回答了所有问题,并邀请对方实地考察。
三天后,一个三辆suv组成的车队驶入云窠乡。
带队的是品源堂的副总林岳,约莫西十岁年纪,穿着休闲但质地考究的户外夹克,目光锐利,说话语速快且首接,几乎没有寒暄。
考察过程极为细致,甚至可称苛刻。
林岳带来的团队包括一名农业专家、一名产品经理和一名市场策划。
他们拒绝乡里事先安排的“样板路线”,坚持要去茶树生长最集中的原始山坡。
一路上,林岳不断提问:“这片山地的产权是否完全清晰?有无遗留纠纷?”
“这些茶树是野生还是早年人工种植后抛荒的?树龄大致分布?”
“周边有无污染源,包括潜在的农业面源污染?”
唐逸示意小陈和农技站人员如实回答,不清楚的立刻记下,承诺限期核实回复。
在陡峭的山坡上,林岳亲自上手采摘了几片嫩叶,放在鼻尖嗅闻,又仔细观察茶树周围的植被和土壤状况。
他的农业专家则取出便携仪器测量土壤酸碱度和湿度,并多角度拍摄照片,采集了土壤和茶叶样本。
下山后,他们又首奔临时充当炒制间的乡农技站旧仓库。
看着老人们用几乎失传的传统手法杀青、揉捻、烘干,林岳看得格外仔细,不时与自己的产品经理低声交流。
最后的品鉴环节安排在唐逸的办公室。用的是最普通的白瓷杯,泡的是刚刚按不同火功试制出的几种茶样。
林岳端起茶杯,先观汤色,再嗅茶香,最后小口啜饮,让茶汤在口腔内充分滚动,感受滋味层次。他闭眼沉吟片刻,没有说话,接着品尝下一杯。